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195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
|
艺术家的一生 ——YIM CHAN(加拿大)
" I% H/ v% L9 P3 T4 {. k 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一直被一种自我定位的危机感所困扰。这使得香港人对于中国的传承文化遗产持有排斥和亲近两种极端的态度。七八十年代,上升期的经济景况为港人制造了一种自信的幻象。但那仅仅是暂时的。随着全港经济在九十年代中期陷入低谷,这种幻象随着港人仅存的乐观一并消失,只留下不着边际的自大和虚荣。更糟的是,这种虚荣使得其它的态度遭到偏见和蔑视,并对其在日后的突破或从经济繁荣期形成的身份中解放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5 T' D6 S0 \3 R& |6 Y* Y# y 从九七年开始,关于香港能否保持住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的争论就无止无休。但是是什么样的领导呢?他们所指的大概是“商业”的领导。然而,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底蕴,是永远也不能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的。香港将发展经济和商业列为其首要的议程,于是她成为了一个只向肤浅和物质享受顶礼膜拜,反学识,反高雅文艺的地方。这种求成的急切也使其无暇回顾历史并将其当成新生的动力。
) @* D8 G: a4 ^ D' E3 @: {9 W 香港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遗产使其很有可能,也极有潜力成为一个成功的,真正的世界级城市。然而,如果香港耽于成为亚洲的购物旅游景点而没有对于发展的真切渴望,这一天是永远都不会到来的。 , @$ y( t( [! p3 N- {
只要看看眼下香港乐坛当红艺人低下的素质,你就可以对音乐工业是如何被几个主要的商业玩家所操纵的,以及歌手的个人能力如何被扼杀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 ^. f: O" E* e8 g2 _4 ^0 s
时下香港乐坛有的,是一群所谓的“偶像歌手”。这个称呼的真正意义,只有那些从九十年代初起就大力宣扬这个概念的唱片公司才清楚。然而,若你如我一样是个正常人,你就会发现那仅仅是些音乐专业素质相当有限的艺人的一个商标。只要在成千上万的美金堆砌下看上去大致不差,就完全能胜任此称号,其中有些人居然还能不断的赢得一些音乐奖项!(我对于香港乐坛的评价标准感到十分不解。到底是谁操纵左右着这个标准?是专业歌手,伪歌手,广大听众还是那些有钱的投资者?)如果你不指望这帮歌手为你指引当季服饰的流行趋势的话,那么听这帮人唱歌简直就是一种自我摧残的行为。将他们与前面几代歌手相比,更会使人感到失落而头痛。这种自大而厚颜的宣传和推销音乐(流行和非流行)的方式也无法为港人平添骄傲和自尊。记得有一句话说:“在香港没有音乐,只有娱乐!”(而且,还是那种被当做产品打包出售给一群非常年轻的消费者的娱乐。)
% w* y1 [4 B5 b8 B 这句话概括了当下香港乐坛的状况。不幸的是,这也正是张国荣一直努力想从中做出些不一样的艺术的大环境。
; V( w2 a* K/ u) D5 q/ v3 H 张的自杀震撼了香江,也迫使港人开始了长时间痛苦的自我反省。因为这个事件,标志着一个机会的错失,和一个艺人在精神和智力健康不受重视的社会里所遭到的排斥和拒绝。这是对一种新的“不切实际的”,不会向短期的经济利益让步的思想的拒绝,也是对一个教养良好而又时尚的高水准公民的拒绝。因为他对社会的民主的理想与社会的商业理念格格不入。此种理想在六七十年代受过高等教育,品位出众的社会上层精英中更容易被接受和认同,而张碰巧就属于这个群体。在我从事建筑业这么多年来,碰到的设计师很多,但真正有想象力和原创精神的,敢于粉碎偏见和权威,让新观念有实施的空间的很少;而能冒险去实现自己的理念,不顾成败结果的更是寥寥可数。张国荣却是一个例外:他理想化,充满勇气和坚持,有非常强的自我意识,全心全意的投身自己的艺术。最重要的是,他想要证明在一个商业利益横行的社会中,高质量的艺术是仍然能够存在的。他努力了很多年,才让香港的观众和娱乐业接受(可能还是不情愿的)他做为一个艺人的独立的价值。 5 p) X1 k1 X$ ?. t
他拒绝生搬硬套的作品,也不愿作为一个产品被包装。为了证明他的能力,他必须要多付出很多努力,也许远远多过他本应付出的。
3 _3 N/ }: [$ t* L* n 这是一场漫长艰难的战争,然而这却又是他选择了并决定要打赢的战争。当他终于能够取得一些艺术自主权的时候,媒体和大众转而将焦点放在了对他私生活的八卦上。一个私下里如此低调的艺人,当发现他呕心沥血来完美的艺术,居然不及他的性取向那样惹人关注,可以想象这是怎样可怕的一个噩梦。于他而言,这该是狠狠扇在脸上的一记耳光,是对他在艺术上所做出的成绩和贡献的全盘否定,也是整个社会对他的背叛。在热情巡演结束后,他终于精疲力竭。挫败和抑郁就此对他紧缠不放,并且在等到理解和帮助之前,将他推向了绝望的边缘。 . R T. V9 v) ~: Y' l! \+ d/ n
这样的扭曲即使是他死后仍在继续。媒体盛尘嚣上,将这当作一个制造流言蜚语的大好机会,甚至于他结束生命的方式,也被看成是一种自私的行为。而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从未给予过他支持的媒体,娱乐业和大众却没有受到任何指责。即使是他在生时就已经被他的绝色和超凡的天才所折服的歌迷,也并没有完全认识到他做为一个艺术家的孤独感和做为一个“异类”的被排斥感让他承受了多少痛苦。很多人甚至还试图用自己对他少的可怜的了解来看待或解释他的死。 . n- D/ O j* n7 ]; S: H% b* F7 t
他离开之前,正在筹备一部自己导演的电影。听到这个消息,最为振奋的是他在海外的影迷。在他们的概念里,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演员比作为一个流行歌手更加受到认同。以他丰富的经验和摄人的才能,电影是绝对没有理由不精彩的。我们失去了一个看他作为电影导演大展身手的好机会,而这也是他自己二十年来一直渴望的施展自己艺术抱负的机会。他过早的离开是香港及世界电影史上最大的损失之一。
+ x! I. K+ K6 f( f 从我的角度来回顾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一生,我想我非常明白他的抑郁是如何折磨他,并将他逼上绝路的。一般人所能做的,他不能做,即离开香港,安静的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是一个名人,一个偶像,甚至他艺术中特殊的标语和符号都成为了中国大众(不仅是社会文化精英)的流行文化。要继续他的事业,他除了留在香港别无选择。他虽未能幸免,却至少坚持了足够长的时间,对他深爱的城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自杀成了香港历史上一个不能抹去的污点,以及众多他的歌迷影迷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就因为这伤痛,我必须写下这篇文章,好象在回应一种呼喊,一种模糊又隐隐期待的召唤,一种在消失之前希望被铭记的恳求。
) a9 Q: i# K4 z# B) F 只是少少的同情和共鸣,不能让他和他的艺术生存。他需要有一个更宽敞的空间,而这正是香港所剥夺他的。曾经有人说过,张国荣不是为电视而生的,那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太狭窄的小盒子。而如今我们回顾的时候,却发现对于一个如他般伟大的艺术家,香港又何尝不是一个小盒子啊。 . Z* j# L6 D) x. Z6 ]
对于我而言,唯一的宽慰就是知道:“你曾是如此的美丽,你也曾被如此的宠爱着。你一定体验过成就的喜悦,也会因为懂得艺术而如此接近永恒。你一定知道自由和生命的全部意义,因为艺术毫无偏见地接纳了你和你的纯真。就像我会继续为你写诗,为你歌颂,被你作品所感染的人将越来越多。他们心中的激情和感动也会代代相传,那样也将会是你的重生!即使在真实的时空里你已经被湮没,我们的时间也将永远的铭记你。”
# J6 v+ `8 p. W, Y6 Z5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