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10590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50
|
[watermark] 2005年10月18日,第一次去北京,没有去爬长城,没有逛皇家园林,因为,我的目的,仅仅是追寻一个人的足迹。留有他的气息的城市,记忆是永恒的,而这些片断,永远会珍藏在最深处。4 S; _- F- Q, m1 K5 G- |1 O
《倩女幽魂》伴奏曲
& x/ R, K2 B4 ?- p e! z 列车即将驶入北京站,朋友菁给我打电话,掏出手机我想按掉再给她回过去(汗,这样便宜)。可是,诡异的事情出现了,把她的电话挂断以后手机还在响,我慌乱了,去按别的键,没有反应。屏幕一直处于初始状态,铃声不停地响,周围的人都看着我,《倩女幽魂》的节奏足足响了有3分钟。旁边的一个大姐听到不间断的铃声一把夺过我的手机过去看,“咦,这不是唱歌的那个人吗?”她指着我的手机链说。她身边的那个人开腔“她也喜欢张国荣?”此时的我被铃声弄得有些心慌意乱,居然忘了回应他们一下“难道你们也喜欢?......”
3 G. u& }- i. }, e 随着火车在北京站停稳,《倩女幽魂》伴奏曲也完成了它的使命,手机恢复正常,而我,则开始心跳呼吸不正常!
8 Z5 e: @+ @; L- D1 _! y* @ 第二天给打电话告诉同途偶遇姐姐这件诡异的事情,她说:“ 一定是哥哥知道你来北京追寻他的足迹,在欢迎你了!”......
1 y) N* X+ e7 D0 d% v
2 B1 N6 n: l" ^) S% u5 m 辅仁
0 B( \4 b" M$ B) }5 {; c' q 辅仁大学是我进入北京胡同后看到的第一个想去的地方,不过第一次经过的时候没有进去,怕警卫把我拦下。从恭王府出来以后,在辅仁门口徘徊,等待有学生进去的时候跟在他们后面混进去。一会,果然来了2个女孩要进去,赶紧跟在他们屁股后边,却听到她们小声在说“这里现在是不让外人进去的。”难道他们也是要混进去的?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从警卫的鼻子前走了进去。进了大门我一直跟着那2个女孩走,穿过长长的教室走廊,隐隐听到她们在说“文革的戏”,心里激动起来,难道她们是同道?赶紧加快脚步跟近一点,她们左拐右拐,居然径直到了后面一个院子里头。天,这不就是传说中蝶衣走煤渣路的院子吗?这个院子如果我自己一个人来,还真不容易找到。我真想冲上去问问她们,是否也是来追寻哥哥的足迹?后来理智战胜了冲动,心想看看她们有什么举动再说。 & I1 l) [3 _! n
于是我放慢脚步,跟在她们后面5米的距离,控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慢慢地四处查看,然后拿出相机对着里面众多的长廊咔嚓喀嚓。不过一会的功夫她们却离开了这个院子,留下我在那一脸疑惑:她们是同道吗?不是的话怎么在说文革的戏什么的?怎么又扮学生混到这个破院子来?是的话点解又这么快出去? g. W+ E. `. l, Q3 g
这个院子还真是安静地很,她们走了以后,我在里面呆了有半个多小时,也没看到有其他人进来。 6 W; R* X% U7 y! X. a W, U' i
前段时间陈凯歌说文革蝶衣走煤渣的一场戏是在恭王府拍的,红里的JM说他可能记错了。前面去了恭王府,似乎没有找到那场戏的感觉,但是看到辅仁花园的那个长长的阶梯,我就想,陈大导肯定是记错了,这长廊,分别就是蝶衣伴着文革的大喇叭一步步拘谨地走过的嘛。
* C5 Q5 Z1 l. Y0 m5 @ 穿过这个长廊,来到一个破旧的小屋,OMG,窗户上面写满了字,停下来一个个细细地看,居然几乎全都是荣迷的杰作(除了一个人故意捣乱写了几个别的字)。
8 t7 {# Y" k' h; C 04年初红里的“淡月泊云”写的“张国荣 绝世声色艺 千古一名伶”,还依然能看清楚,快2年时间了,不容易啊,在玻璃上的灰尘印留下的字迹居然能保留这么久。其他的玻璃上想必是其他北京的筒子在看了她的帖子以后去辅仁追忆的时候留下的吧。我特别喜欢的是一个“Leslie happy birthday to gor gor”的字迹,在阳光照射下非常清楚,而且字的影子照射到玻璃里面的硬纸上,让我差点以为是在里面的纸上写下的。
; U' [$ v7 {, a+ y6 i* N/ d 这个破旧的小屋看来学校从来不给他打扫卫生,不知道这个学校的学生偶然散步来到这里,看到这这么多的玻璃上写着“Leslie,哥哥,张国荣”会有什么样的感慨?
: M* |9 y: S' n3 b
9 J" Z, G& W# {. c% g3 X 霸王别姬
: [$ R8 B3 C6 P6 K, l* e 梅兰芳故居其实很好找,所有的地方都很好找,恭王府、辅仁大学、梅兰芳故居、护国寺小吃店其实就是在同一条路上,距离也都很近。
6 w# d3 E0 f; ]' U# g 我进去故居的时候是中午,就我自己一个游客。不知道为什么,一进去心里有一种沉重的感觉。看着展室里面梅先生演出的图片,不由得感叹,年轻时的他扮相确实非常漂亮,特别时有几张时装京剧的造型,有一种特别清新的感觉。看完图片进入到一个院子,眼睛不由得湿润了,这不就是文革时蝶衣的家么?和小四的争吵决裂、淡定地从屋里走出来烧戏服…… ( X+ E$ O1 T! B; G
院子里长了几棵柿子树,满满的果实打压着树枝低低垂了头。或许有时候做一棵树更好,比如多加利门口的那棵,可以陪他见证那么多的风风雨雨。 5 L% Q, V1 k7 L
院子里右侧的一个展室每天循环播放梅先生的京剧,我去的时候正好在放《霸王别姬》,于是坐下来慢慢地看。这出戏后来看片尾得知是1955年制作的,梅先生当时应该算年花渐老吧,所以看的时候,我忍不住想,这个身段,这个容貌,真真是不如我们家的那位啊。可是觉得这里是梅先生故居,于是又压制住自己不能这样想。
6 U/ v5 k1 z% } A# i0 w! M8 F 昨天看到一则消息(或者旧文),梅葆玖在美国排演《霸王别姬》,未做宣传就大受欢迎,皆因电影《霸王别姬》的深入人心。不仅深有感触,至少象我这样,以前比较烦京剧的,我会静下心来仔细欣赏,看到梅先生展室的那些戏服,会一眼认出哪一套是霸王别姬的行头。; [# E1 G$ U' F4 \* V
[/watermar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