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5724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
|

楼主 |
发表于 2005-04-09 07: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国荣 积极人生遗泽人间
4 他遗泽人间,因为他令这个社会开始正视抑郁症。对于他的死因误解的言论,也只会更令我们感受到,宣扬关于抑郁症知识的重要。以下这两篇文章,都是围绕这个主题,作者既哀于他的离世,亦悲痛于误解抑郁症的人的态度。, x& u1 O" f, M, x2 T
, f" U6 o9 X, V8 c: p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失去
+ Z# E, L2 l/ j+ T: C+ ] by Helena) r" O W7 L; \6 y% v( M5 I
“Depression……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这是张国荣先生留给世人最后的说话,惊醒了**没没的众生。
, { l, w# t( D% k! Z “抑郁症”在上世纪90年代经已不时在报章的新闻版里出现,但得到过几回重视?人们一般会对因“产后抑郁症”而去世的人报以同情,但若剔除“产后”二字,情况便迥然不同,差异之大,怎不教人感到遗憾!
* @: [, y+ |$ Q+ b# ~+ _3 K& f& U 从许多认识张国荣的朋友的悼文,话语里,从可信任的传媒报刊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陷入极度痛苦恐惧,绝望无助但仍然坚忍慈悲的人。对抑郁症作不断的抗争自救,可惜最后没能躲过命运的捉弄。
1 d6 }8 c) v+ y3 t$ k 翻闻张国荣的经历,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总是与他的名字相连。在这发病的两年间,他几次向好友倾诉病情。早在2002年4月,就已经告知张曼玉自己的病况愈趋严重,但他没有讳疾忌医,一直积极求医自救及接受治疗。在重病中亦继续工作。他为了筹拍电影,几次往外地各角取景,商讨多个剧本,筹组幕后班底及筹集资金等。在极严重的胃酸倒流折磨下,带着沙哑受损不堪的嗓子为唱碟作曲录音,变从未放弃过实现演出舞台剧的梦想。随着抑郁症而来的还有重度失眠和心*衰弱,但他不单抽出时间为好友作电影首映礼和演唱会嘉宾,更不问报酬地拍摄音乐电影带,支持音乐颁奖典礼和出席慈善筹款活动,呼吁募捐并身体力行地帮助社会上受苦的一群。
6 W: r) D" N( w 从徐克的一篇文章里得知,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小时,仍然努力地鼓励因沙士疫症横行而躲在家中惊慌失措的朋友,劝慰对方不要恐惧,不然他会很难过。6 ]# S# ~3 l) x' K7 S6 l" L9 u% y/ {7 r
愈搜集更多的资料,愈是触目惊心,也惊叹华人社会对此情绪病症认识的贫乏,甚或无知,原来抑郁症是一种生理病,会引致情绪转变,进而影响生理及心理状况的病症。它的病因可以是没有因由,无关个性,也可以是因脑部意外受损而诱发,可以是先天原发性或家族遗传性,也有无关压力而产生的突发性抑郁症状,可以是起源于脑部基因突变,又或血清素失衡所致。压力荷尔蒙失调等等。其中许多地方仍存有盲点,医学界要破解它,还有漫长的路。
& F6 I; C( q% G7 J8 L4 k5 E 抑郁症固然可怕,但误读误解误导,无知冷漠歧视更加可怕。“因为得病,所以抑郁”所谓自杀的念头及行为根本是患者的病症之一,严重的更是一众身在福中的人们所难以想像,其致死原因不是一般的器官病发坏死,也不会是什么关于心脉衰竭,唯一的终极伤害正是--自杀辞世。就如陈耀成所说:“那不是张国荣什么悲不悲观,会不会误导青年的问题。他只是个身不由己的受害者。”这表面无伤痕,但精神上的茫茫然无终止的苦痛,竟被简化为不懂处理情绪,误认为不珍惜生命,狠斥为懦弱自私,妄顾他人的榜样。面对这纷扰断章的妄论,不负责任的批判,我们怎能不悲哀?
) z- j& q9 ~4 b/ `4 {# ^" R& T; R) E8 v$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