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270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
|

楼主 |
发表于 2004-12-13 05: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张国荣的《红色恋人》——自述与影评(转载)
PART 2( T9 q3 }0 H8 \6 o
:《红色恋人》踩响红色雷区 0 c) x) t% I1 e1 x
% P. `6 o3 b5 L+ X 文/金天
/ n* J5 v# F4 B- q: j6 _
# P" K9 d2 A; @* r: T: H 男主人公靳是否为了爱情,放弃党性和组织立场?
/ I" W* B7 }/ D6 _
: b' b& H) u( f' Y% p% X7 A 本是地下党高级领导人的男主人公靳,因为爱人秋秋被捕,挺身而出,以自己向国民党换回秋秋的性命,未几即被敌人枪决。批评意见认为,靳既是领导人,怎么能够为了自己的情人而自投罗网,他难道不顾惜因为自己被 捕而使党的组织遭受损失?靳这样做是违背党性原则! 反对的意见认为,靳和秋秋之间的关系,绝不只是爱人关系,他们之间是爱人,更是同生共死的战友。靳营救的是战友,而这恰恰是一个领导人的责任,也是组织原则所使。革命战争时期,红色领袖为营救或掩护战友,自己牺牲的事例很多。靳对秋秋的感情,不能说只是为了一己的私情。 ! j( l! e" Z! G) U& Y3 c9 L; I
6 v& t3 i5 m! f9 b+ X, g
影片爱情描写多了,革命和信仰表现少了,这是无可非议?
3 [3 V/ ]" s5 P
0 D' a! `9 ?% y+ O, A2 G/ Z- _2 g 影片侧重写什么本是艺术家自己的事。《红色恋人》并不承担教科书展示的革命历史。 - C# H, d: i3 r6 w+ u8 R! D
有人批评靳的“一命换一命”有很重的个人情感色彩,反对意见是:靳如果没有个人情感色彩就不是《红色恋人》里的靳。和许云峰、江姐、李侠不同,靳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靳的性格复杂有三点可供参考。一是靳是一个知识分子型的革命家,具有激情、冲动、富于理想主义和浪漫气质等特征。二是靳的内心深处有对一个女人,即他原来的妻子安霞的负疚。她是为掩护他而牺牲的,她同样是他的战友和同志。靳很难接受第二个女人也这样为他而死。第三是靳在长征路上负伤后,一枚弹片残存在他脑颅内,造成了他间歇性的精神紊乱,总会做出一些非常痛苦,又非常冲动的事情来。
' o& n7 `8 ~, P; X- s' |, M: q 要理解靳的个人情感色彩,不能不参考以上三个因素。而靳的情感色彩,肯定是对情人的爱和对信仰的忠诚,二者混而为一的。
- W$ \' P+ s- G9 \. p' h 8 c7 t5 v( [6 R" f
那么,靳无疑是一个有缺陷的革命家,影片为什么要歌颂他? " v' |( t/ l1 F+ v% B# z
% V0 Z" r$ I; z! u
有缺陷的革命家终究是革命家。值不值得歌颂不是看他有没有缺陷,而是看他是否献身信仰。这是一个革命家的本质。其它,不论他生理还是心理缺陷,不论他一个决定错误还是正确,都不会改变这个事实。影片中反复出现一段关于“鹰”的散文诗,它使人想起:“鹰有时飞得比鸡低,但鹰永远是鹰!”靳的缺陷不是出卖组织、 放弃党性。人们唯一可以争议的只是他牺牲自己营救秋秋这一策略的选择,而不是主义的选择。主义的选择以靳的英勇就义足以证明,以十多年后祖国解放,佩恩在游行队列前出现靳和秋秋正扭秧歌欢庆解放的幻觉,说明靳献身的动机正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靳和秋秋追求的理想和为之献身的信仰终于实现了。 5 W) @8 R6 ~- i6 n# x3 W7 G
% y! P& W5 g9 B. U, N7 N. v8 N. k/ M 为什么一定要写革命者重爱情、而且爱得翻天覆地呢,不可以多写他们的斗争么? , ~5 a$ w, U# g: v, M8 u% D
|$ \ C) B: h/ R' @* _
革命者重爱情是很平常的。《刑场上的婚礼》中的陈铁军、周文雍是一个例子,江姐和彭松涛也是一个例子。江姐和彭松涛之间还是“婚外情”。毛泽东在爱情生活上也是很浪漫的,在去领导秋收起义的路上,还写下过“汽笛一声肠已断”那样动情的诗句。而这些,恰恰在过去的电影作品中是很少表现的。革命者是最追求自由的,在爱情这一灵与肉统一的领域,他们没有禁区。这和表现他们的斗争精神、斗争过程也是统一的,今天突出这一点, 只不过是使人物个性化更强一些,故事戏剧性更突出一些,艺术色彩更丰富一些。
% J* {8 \2 q, g! g- z
& l$ W7 @* H- x4 X. D 应该给《红色恋人》怎样恰当的评价? $ w) a+ i1 R- `. ~2 e
2 c. d; d+ q* _. [, { 《红色恋人》是一部有突破且不无深刻的优秀作品。主要表现在: 以往革命先烈的悲剧都是从人物以外的环境去制造的,譬如国民党的屠杀等等。而《红色恋人》写革命先烈的悲剧则是从革命者自身去塑造的,即从革命者自身内在的性格冲突中去刻划悲剧的原因,塑造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革命者形象。 以往写革命历史都是从自己人的角度去表现,中间没有距离。而《红色恋人》则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去表现那段故事,于是就提供了一种距离。它不仅增加了这段故事的信息量,而且使影片的表述方式有了一种现代感。
! {' q2 v3 \, l% U* T , ~( u5 s* x; i4 i1 a- E. E; c. }
$ ~7 N0 ?; x8 c) k-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