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41|回复: 13
收起左侧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04-11 09: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
7 z; B2 w! D% h8 T成都商报
( ^: ?8 n- w9 u3 E) L记者手记:张国荣,大家都认识。但我们认识的张国荣活在电影里,歌碟中,杂志封面上-——这是真正的张国荣吗?两天中,对话哥哥身边亲近的人,他们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却是“误读”,哥哥被误读了。不男不女,人戏不分,生死不顾……光怪陆离的标签让他成了人们熟悉的陌生人。 4 f; {, Y3 O1 L/ }
  
: {5 V5 V: s  c" s% m8 T  还原张国荣,在4月1日 。掀开身上花花绿绿的面纱,哥哥的脸逐渐清晰。 ! N4 S( A6 B/ A( K- c3 c7 o
  
/ Z, @% r$ R# B0 d# l0 M9 g& Y# a' ~  
/ o5 Y# D2 J/ S- g  今天是哥哥张国荣的一周年忌日。2003年4月1日,一个充满玩笑的日子,他纵身一跃,将人们眼中的“非正常”推向最后的极致。而他始终沉默,只剩嘴角一抹含混的微笑。今日,张国荣离世周年祭。隔365个辛苦日子回头望,应该还哥哥以本来面目。
! l1 |9 L; z1 A  p- J$ [  
) R3 e& T, p; a4 v  他是一个被长期误读的人。“跨越97”着一双红色高跟鞋唱出哀怨的《红》,到2000年“热·情演唱会”,他公然一披肩长发,格子短裙的装扮一展风情,明星张国荣在公众视野中进去了非正常状态。不男不女,人戏不分成了贴在他身上的标签。
4 O/ U5 y5 Q' l, ~1 f0 n   $ M6 f# n' E: v7 M
  1、误读一——他真的“不男不女”?
' Y3 E0 b8 S8 ]' B  
5 U! s! @+ a$ ]  m! W+ N! }9 H5 A* a  哥哥的“非正常”,是从“跨越97”演唱会开始的,那双鲜艳的红色高跟鞋于1997年元旦之夜,穿在张国荣脚上,石破天惊中全场尖叫。哥哥笑了,这一切早在他预料之中,扬起浓妆的脸,一抹孤傲从他眼角一闪而过。
9 K; z# P. Z: O* X9 C( e* h   ( q, O  B  Y! L# n% b( d
  “红,象蔷薇任性的结局……”歌声穿越舞伴朱永龙的肩膀在红馆低回。朱永龙与哥哥的探戈象一团火燃烧在舞台。三年后的“热·情演唱会”,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哥哥头上扎髻,脸上贴着星星泪痣。眼波流转间甩一甩头,竟散下一头及腰秀发。
# {: x! j' |7 R1 q+ O. k   $ H8 L* ^1 U2 P3 G" H1 r
  叫好者说他亦男亦女,我行我素。漫骂者说他不男不女,哗众取宠。昔日的偶像歌手进入了匪夷所思的“非正常时代”
, r0 \- T* k9 v. H' z  
6 h, s: r6 B6 c& o. W' A  解读者: 4 N( m% ~1 d4 n) \, E3 O
   0 G7 n( T3 z/ ~4 D* Y, S7 W+ Y
   朱永龙,香港舞蹈家,哥哥相识多年的朋友。2004年3月30日下午。朱永龙接受采访,还原哥哥的“不男不女”。 " n+ B# {# s8 W- u3 L
   9 f4 y8 p( O  R9 F
  关于红色高跟鞋的种种 4 r8 Y* t3 P" u5 K: G
  
3 H- y! v+ ^$ v0 n  记者:《红》是哥哥第一次穿高跟鞋演出,这个大胆的设想是怎么提出来的? 4 n7 n! U5 Q7 X# S
   8 ^, ^7 [6 l! C
  朱永龙:是哥哥自己提出来的。我当时是”跨越97”演唱会的舞蹈总监,在开会讨论时,哥哥就说,《红》是一首很不错的歌曲,应该好好包装一下,我记得他当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说,舞台上的所有人都应该穿黑色的衣服,只有他脚上要穿一双高跟鞋,而且一定要红色的,要让这双高跟鞋成为所有人目光注视的焦点。当哥哥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大家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哥哥满不在乎的笑着,他耸耸肩膀说:WHY NOT?
3 s. u( c4 d5 l, l  
/ f7 B3 q0 Z0 I" D  u* B: w  记:从穿高跟鞋到后来完全以女性装扮演出,哥哥为什么要以这样另类的装扮出现呢? / @9 U# N8 T5 L5 R  K( @
  
2 r2 D+ P' |& H- M  朱:他希望在舞台上告诉大家一个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只属于舞台的,是纯粹的演员,纯粹得没有性别。所以哥哥一个大男人会穿高跟鞋出现,他就是要突破所以界限和束缚,把自己真正交给舞台。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哥哥第一次演完《红》后,他下到后台,很自信地对我说,你看,真正的演员需要性别之分吗?他在舞台上把自己都忘了。
) p; B/ f) [. M% |, O  X1 v$ n     k% ^% z- J% P- M2 x/ i! X
  记:哥哥想到过这会给外界带来怎样的震动吗?
& {- {* |( i" p* D8 g5 j1 K5 v  
% q& G3 Q& u6 u6 l  朱:他早就预料到了,也许别人回给他嘘声,会说很多难听的话,甚至会失去一些 FANS,但是那又如何?哥哥从来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他,他很在乎自己内心的感受,只要喜欢就会去做。他在舞台上唱《红》,每一次观众都是从头到尾地尖叫,但是他丝毫不受影响,他把自己完全投入进去了。这首歌排练得特别顺利,哥哥的舞蹈部分只练了两天就OK了。他根本不用去学,只要用心感受就行了。 : h4 W7 Y& v: S0 b
   ' ?) o+ u( e, O! f
  记:很多人说《红》之后的张国荣进入了不男不女的非正常状态,你同意吗?
8 ~* {) z7 @, i6 \; H  I1 L$ E  
' U: r# k; m) f; d9 _1 a  F% D5 ?$ o% a  朱: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红》之后的张国荣不是不正常了,而是进入了一个更超然的状态,他在舞台上的表现更纯粹,他一踏上舞台就物我两忘,不需要考虑其他。因此,以前做偶像时顾及到市场不敢尝试的造型和风格现在都可以尝试了,这是一种自由和解脱,哥哥能真正得到创作上的快乐。
2 l: T& z9 y( F' i7 D   0 a1 P9 ^2 Z  i! W" i  E, j
  哥哥是天生属于舞台的人,只要一站到台上,他的身上仿佛就有了一种磁场,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一个时代总会出现几个这样有磁场的人,作为那个时代的舞台象征。我们这个时代,就是张国荣了。
1 G6 o) @4 o. Z/ [+ D3 o+ m: Q  
+ j: c5 }! k$ V! Y  
& q. c2 B; P4 t  误读二——他真的人戏不分? ! H9 P( v9 t9 F# S3 q
   - T" S: a" \* _3 `  z8 ~
  “蝶衣,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啊,可那是戏!”段小楼在《霸王别姬》里叹息。看不清蝶衣的脸,他的脸躲在虞姬绚烂的假面背后,直至剧终。或许哥哥比较喜欢那样的收场。
5 f5 n4 I6 V1 M/ r9 y% X& R2 m  
3 @/ {8 \" g. }( d- G  在众人眼里,哥哥的纵身一跃,几乎是蝶衣的一个轮回,分不清哪个是戏中的哥哥,哪个是哥哥演的戏,我们干脆说,哥哥就是戏。 $ @. j1 ?2 s5 |
  
/ ^. p- m  H% \/ e  解读者: . |; l( u$ |0 u; q9 O# F
   1 C. Q1 ~$ v6 Z; v$ Z2 T7 M2 C7 E" e
  宋小川,中国京剧院一级演员,《霸王别姬》里一手为张国荣勾画脸谱的人,哥哥生前最好的内地朋友。2004年3月30日夜接受采访,还原哥哥的“人戏不分”。
7 e: i5 R5 E# x8 p, v* L  
3 K6 x* L0 q% Q& j; Y' a7 n, j  关于蝶衣的种种 1 b, U2 x: Q4 A2 I$ F
   8 z( F* D) o. j) W
  记者:还记得第一次给哥哥画脸谱的情景吗? - V. e& T; t/ F% f
   - @: J: c, M0 N4 [6 P
  宋小川:永远不会忘记。(小川现在还保留着那些化妆笔)那天,导演陈凯歌,《霸王别姬〉的投资方都在场,气氛很凝重,我的手都紧张得有些冒汗了。画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完成了。张国荣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他的表情很是震撼,他一直盯着镜子,似乎不能相信那就是他自己。他那种有些震撼,有些疑惑甚至有些茫然的眼神叫人没办法忘记。后来,陈凯歌他们鼓起掌来,张国荣才从这种震撼中回过神来。
( B8 {* C  d2 Y  X  
4 ^5 m$ r# @" k( ~+ x) G  记:为什么会有那种震撼的眼神?
4 u) J$ d( y# n5 b# u  
- l+ T9 x- c/ m3 L* L  宋:他对这个戏很投入。他提前一(二?)个月到北京学习京剧,身段,唱词样样从头学起。作为男演员第一次在影片中以旦角出现,他是有心理障碍的。他很关心这个京剧妆像不像,更关心化出来的妆美不美,能否达到他心中的期许。现在,这个妆真的出来了,他能那么近距离地看到自己的脸。那一刻,他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程蝶衣,所以他被震撼了。
2 h7 X. b- q' F5 H  
5 c6 `% A. I$ t5 S  k3 y, l  记:在拍摄〈霸王别姬〉时,张国荣有进到戏里出不来的时候吗?
7 D4 b) |  [% a+ T   * P- n) T$ J0 n; v% P
  宋:他不会。他是很专业的演员,懂得演戏的时候将自己投入进去,戏演完了又回到自己的生活。印象很深刻的是,在拍摄程蝶衣和段小楼成名后在台上向观众谢幕一场戏时,第一排观众席上的群众演员中有一位小姑娘,导演叫群众演员鼓掌,那位小姑娘却晃着一张纸等着张国荣签名,当时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她。国荣在舞台上认真地表演着,导演一喊停,他就对工作人员说,把前排的那个小姑娘叫过来。他蹲下身子对小姑娘说,等拍完了,签名,合影都没问题,但是现在你得按照导演的要求演戏。大家当时都很诧异,明明刚才国荣在台上目不斜视地表演,他怎么会注意到这个小姑娘呢?这就是张国荣,拍戏时能全情投入,但从不忘用余光扫视现实。
/ `1 A) C6 }% G  
' k5 a5 p+ f. w  X! }: Z  记:但是张国荣演完程蝶衣后,越来越多的人说他人戏不分?
7 O6 U" p$ u5 Q) n3 c$ u; \   % j/ U0 \8 [% G1 k, e
  宋:这主要是国荣演的程蝶衣太出神入化了,带给外界一中臆想,似乎他就等同于程蝶衣。张国荣不会是程蝶衣,程蝶衣是一个迷失自己的人,他演戏演到人戏不分,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而国荣很明白自己,林夕曾给他写了首歌〈我〉“我是什么,是万世沙砾当中一颗,石头大这么多,我也会喜欢这个我,我很庆幸,万物众生中磊落做人。”这就是张国荣,永远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自己想什么,想要什么,他对自己无条件接受,无条件喜欢。
! N5 R8 |: Q5 p- y  
7 K7 |* J9 d! I3 g" x6 Y  记:张国荣处理感情的方式,乃至他的自杀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种人戏不分。
: s8 F+ _" b) H  
. _4 W; r5 I5 s) n0 F! m! C  宋:大家都不知道,张国荣处理感情是很理性的。他经常说,对身边所爱的人要像放风筝。我刚开始不懂,问是什么意思。他就说,线放得太长了,风筝就拉不回来,线放得太短又容易折了,一切就在一个分寸的把握上。
, d" b& E7 y0 K/ b, [5 f   - y" Z; E" A8 v5 g; G
  国荣的理性还表现在他对自己透彻的认识上。刚开始和他接触时,我发现他在工作时很容易发脾气,为此我还不理解,心想你是明星又怎么样,我还是国家一级演员呢。但是后来,国荣主动跟我说,他发脾气的时候可以不用理他,过五分钟自然就好了。如果这个时候谁试图安慰他或者劝说他,他反而会大发雷霆。 7 D( U4 Y& j* x7 S7 j6 D
   # z7 ~8 c3 W- T; ?
  这样一个懂得分寸的人,这样一个了解自己的人,为什么会自杀呢?在国荣最后的日子里,他和好朋友唐唐曾经到过北京,我们三人在餐厅吃饭,他当时整个人感觉很沉闷,不象以前那样有说有笑。后来他离开北京之前曾经一连给我打了两个电话。他是想要在电话里给我说什么的。这两个未接的电话就成了永远的迷团,也是我永远的遗憾
发表于 2004-04-11 11: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转帖)

哥哥:无条件接受你,无条件喜欢你!
发表于 2004-04-11 15: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转帖)

是呀,不论外界对你的评价是怎样的,都不会改变我对你的爱……
发表于 2004-04-11 23: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转帖)

和三楼同感
发表于 2004-04-13 08: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转帖)

真的哎!
" A* C9 q* l8 W% V" e4 ^传媒总是误导人,牵着舆论导向走,“三人成虎”
: Z# x: m! |5 G% {7 v0 N更别说还有那么多人居心不良% G/ K* r  v' ~
以前听说关于《红》的报道,如何如何出位2 v9 u# l. [$ J( @1 }
看过之后才知道是他们断章取义
8 O- U+ i' A6 {2 k6 [在歌曲结束后,哥哥向舞伴道谢,还说有机会合作这些片段怎么没有报道?
# A4 ]+ {' u  d) b9 f1 j! a, `我给朋友们看了,他们都说看完全部就知道那些都是纯粹的“表演”
  I3 ]8 x' [8 m根本没有什么,如果只看报道,还真以为有什么事象传说的那样“有伤风化”呢!
发表于 2004-04-15 11: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转帖)

爱你没理由``````
发表于 2004-04-17 10: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转帖)

[这个贴子最后由我愿意Q在 2004/04/17 10:23am 第 1 次编辑]
' J4 }9 q5 H: L- X2 J1 C- q- M( t
' y9 g8 R* V5 E# i2 o; }就算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昧着良心去伤害这样一个哥哥!! N& A; \2 `2 G0 B# ^7 {: r6 C) O! C3 S
不知道香港的狗崽队是不是真的在纸醉金迷的诱惑下失去了尊重别人的那种意识,真的很不理解他们为何要那样玷污哥哥?是啊,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社会要生存下去很困难,尤其在竞争比内地更加激烈的香港,但是人心总是肉长的啊,他们就不心疼吗?
" M: g4 p. [1 c金钱真可怕。这个社会也让人心寒~~~~~~`
发表于 2004-04-17 10: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转帖)

被误解的哥哥实在令人心痛,而这个社会实在令人心寒……2 ?7 b# F* b2 V3 `% ?+ {
哥哥,真的好想你啊!!!
' T5 [% ~& O7 N5 ~
发表于 2005-06-11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转帖)

心中真的为哥哥感到委屈,但哥哥就是哥哥,相信哥哥不曾介意,因为哥哥只会为艺术思考。就爱这样的哥哥永远!1 `! O9 j2 I9 B: y4 a. d
哥哥,想你!
发表于 2005-12-16 17: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转帖)

哥哥是天生属于舞台的人,只要一站到台上,他的身上仿佛就有了一种磁场,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一个时代总会出现几个这样有磁场的人,作为那个时代的舞台象征。我们这个时代,就是张国荣了。 6 p9 A; a/ ^4 c+ ^8 `; ~, a3 [
哎,说的好啊.
发表于 2006-01-02 18: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转帖)

舞台上的一切华彩都在哥哥的掌控之中,而舞台下的负面报道都在哥哥的预料之中,这正是了令人佩服的地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英雄的气概,非常人能及。
发表于 2006-01-15 18: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转帖)

这篇文章的原文作者也算很有心了,谢谢还哥哥一个公道." Z% x0 y9 z4 p1 c
不管无良媒体怎样误导,爱哥哥的心不变.
发表于 2006-01-15 21: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转帖)

   真是有心人,这篇报道我看到过。长期以来,成都商报对哥哥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本来打算将所有关于哥哥的报道全部摘录下来,可是因为有此事情耽误了。大家也知道我将近有一年多时间的“失踪期”。没想到楼主会这样有心,摘此文章给大家看。深受感动,不求全部人能够认同,只要有大多数人的理解就可以了,我希望更多的非荣迷能够看到这篇文章,即使不喜欢,也不要偏执的用过激言语去伤害哥哥。+ _* ]8 Z: w  u) V
  
发表于 2006-01-23 21: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被误读的张国荣--成都商报(转帖)

这样一个懂得分寸的人,这样一个了解自己的人,为什么会自杀呢?在国荣最后的日子里,他和好朋友唐唐曾经到过北京,我们三人在餐厅吃饭,他当时整个人感觉很沉闷,不象以前那样有说有笑。后来他离开北京之前曾经一连给我打了两个电话。他是想要在电话里给我说什么的。这两个未接的电话就成了永远的迷团,也是我永远的遗憾
3 J+ S, [! o1 B0 p5 D4 D[color=#B22222]文字
* D6 [& w* b) t+ w6 k哥哥想说什么呢?我看得心都揪起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