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28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
|
作者:ALICE YAO
来源:网易红版论坛
近几日来,见到网上关于香港对哥哥到底好不好的争论,觉得有一位作者的观点非常平实有道理,忍不住给她写了一封信讨教。在她给我的回信中有一段讲到:
“我只是希望 Leslie fans能够散播哥哥好的东西和记载,停止挖掘他的负面报道和肮脏谣言。因为其他的人可以会从中得到错误的印象。就比方说,为什么老是提热情演唱会上那些恶意的批评而不是多讲述媒体对这场演唱会的赞扬呢?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只会叫荣迷难受而那些非荣迷会信以为真,因为连荣迷都只提批评的话,非荣迷将不会有机会知道那些被忽略了的表扬和称赞。难道荣迷想说,哥哥是被香港恨而不是被香港爱吗?难道这么说会让她们心理上觉得好受,因为她们是哥哥唯一的捍卫者吗?——重复和重述媒体的攻击言论相当于加诸于哥哥身上的二手攻击,而重复和重述那些表扬和荣誉是为哥哥做进一步的宣传。”
看了这一段,我突然觉得羞愧。自哥哥去后,一直觉得他委屈难耐,去得又这样郁郁,不由得到处替他抱屈,一再讲述他多么多么的好,而这世界和整个社会是如何如何的对不起他。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可能三五十年后就死了,但哥哥的名声是要一直流传下去的,而他留低在这世界上的名声究竟会怎样,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要取决于荣迷怎样宣传。传统媒体是取材于网络媒体的,而荣迷的整体表现,影响着网络媒体的报道。大家还都知道哥哥刚去世时那位灵魂生病的某人物出来发表的言论吧,为什么现在不大有人记得,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理他,没有人提起,渐渐地就被世人所遗忘。就好象一个充满恶意的贴子,忘记它的最好方式,不是唾骂它,一次一次地把它提到第一页,而是根本上忽视它,让它尽快地沉底,沉到没有人会想把它翻出来读。我们每一次反刍那些负面的报道,就是在加深整个言论界对这方面的印象;而我们的每一次转载他的重要性,他的地位,他的不可取代的艺术价值,都是在为他囤积无形的宣传。
论及哥哥在香港的地位和受到的追宠,已属至尊,无人能及。香港的评论转述,他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名优。从媒体报道来看,看看JOJO的网站上从85年开始的媒体报道,对他关注到无微不至的程度,大多数都是宠爱和夸奖,近年来更把他摆在天神一般的位置上。以东方日报关于十大中文金曲颁奖为例,整版大标题叫做“张国荣不愿放手?”(说的是哥哥开的玩笑:我那个奖是胶座,你这个奖是金座,你借我回家摆几天啦),差不多半版是哥哥把金针奖颁给张学友的场面,学友谦卑地微微哈着腰。其它参加颁奖礼的歌手包括校长都给排在边边角角。媒体中其实只有壹周刊和苹果日报等品位和素质都不高的报纸对他不友善,但是也只敢打擦边球地批评和中伤他,而不敢象对其他艺人那样公开和放肆地糟蹋。就算是热情演唱会,因为内地媒体不分青红皂白的转载,印象中好象是所有的媒体都对热情诋毁,实情并非如此。我收到朋友这封信之后,特地把当初香港朋友寄给我的关于热情演唱会的报纸评论看了一下,经济日报讲他:“声色艺完美示范,事实上,整个演唱会从舞台设计、歌曲编排到制作规模都是近年少见的认真,这些「巨星格局」并非年青歌手可比拟。”明报周刊:"张国荣热情演唱会的成功,是在于整体:从演出意念的设计、到每一细致的环节都是精心安排,再加上张国荣在舞台上的发挥,终于成就了一个配合得天衣无缝的演唱会。谢谢张国荣,谢谢演唱会台前幕后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为本地演唱会带来一次难能可贵的新体验,将本地演艺事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如果热情演唱会真的象我们感觉的那样广受非议,哥哥怎么可能连开十三场而欲罢不能,又开出压轴篇来?从音乐事业来说,再没有哪个歌手象哥哥一样,不用做宣传唱片也都暴卖,一出新歌就在排行榜上高居头名几周不落,声明了不拿奖之后仍然有一个个的奖项主动颁给他,这一方面说明了他的专业才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公众和业界肯定他、欢迎他的程度。从电影事业来说,哥哥一直是电影票房和艺术价值的保证,人气炙手可热,导演都愿意找他演电影,观众都愿意看他的电影,多烂的片子只要有他出现就能卖座,近年几部垮掉的片子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盗版太过猖獗。当然,哥哥有几个理所应当拿的奖项没有拿到,但是他也已经是金像影帝了,香港电影发展这么多年,大小影星如恒河沙数,金像影帝不过只有十四人。至于跟别人比获奖次数多少,也没有多大意义,他在电影方面的成就全香港乃至国内外早已有目共睹。从日常生活来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哥哥一露面,马上交通堵塞,“引起混乱”。任达华的婚宴,哥哥一出场,新郎顿遭冷落,全体记者嘉宾都向着哥哥涌去,万众瞩目——如果不是万夫宠爱,怎么可能有这种阵势?甚至有一则报道,全文只有几句话,说张国荣近日在中环出现,在一家精品店门前驻足观看。如果不是港人太关心他,谁有耐心报道这样的琐事,还要放在头版。包括他和唐的私人生活,记者这样万死不辞的报道,也是因为他太受关注,他太有新闻价值了,狗仔队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地潜伏在他家门口捕捉他每个镜头,他们也是太清楚他是值得的了。
的确,哥哥受过不少委屈,忍过常人所不能忍,他奉献给世界的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回报。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因为他太出色。他奉献给世界的值二百分,远超常人,但是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对一般人顶多给到一百分,对他已经超出极限给到了一百二十分,我们没理由强求世界把其余的八十分都补齐。我们不要再为那欠缺的八十分委屈,哥哥自己也没有。他的一生,虽然也怒斥过不良媒体的恶劣行径和对他造成的伤害,但是也理解他们也是为了要混口饭吃,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报道得客观一些。他的宽容和感恩,是令人动容的,一直在说,老天对我好好,好包容,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得到的好多。而我们现在“在每日怨天怨地”,不知情的还以为哥哥象个受气包,整日怨男个款,抱怨全世界对他不公平。这也更容易让人在他的离去上忽略他的病痛,以为他是因遭受压力大,因感情脆弱而轻生。我们应该学习唐鹤德先生,将“此恨绵绵无绝期”,改为“此爱绵绵无绝期”,生命中,感情里,全然没有怨天尤人,只有爱,只有爱。待到一百年之后的我们的子子孙孙,只知道这是一个极品的艺人,万千宠爱在一身,他们自会对热情演唱会做出自己的评价,不用接受“长发,着裙”的心理暗示,他们也可以自己欣赏哥哥的电影,评价他的演技,不用考虑“他的水平到底可以得到几个影帝”。
我们的任务是要让后人知道,他是不折不扣的二百分,而且全世界都承认他是二百分。为了他,建议大家,不要再到处去宣传他有多委屈,抱怨香港媒体怎么逼死他,这对哥哥完全没有好处。我们能够做的,还有太多太多,最重要的让一切污言秽语和恶意的言词,都丢在时光的深谷底,永远没有人记得;让他的至真、至善、至美,让他的绝世风采,永远,永远被留低
一位香港网友的帖子
Leslie在私生活上很低調,所以對他的傳聞反而是事業上跟Alan Tam的小道消息多。香港人大都對張很寵愛,"一傳媒"雖然掘他私隱,但香港觀眾一般是聽了就忘。一傳媒好像是九十年代才出現的,以前的雜誌現只剩明周了。他一向順利,但這一傳媒卻完全不賣帳又加鹽加醋,氣得他...。一傳媒的老板黎智英是完全不跟遊戲規則,還設了大筆的官司費,因為老是被人告。但香港八卦(可能全人類都是),一傳媒很好賣。但其實榮少自己太要求高,香港人信不信那些報告也好,始終都是很寵愛他的,只要看他每次出現那轟動,唱片不用現身宣傳也大賣,可以威盡二十多年而且是歌影一起來,現在為止香港歷史上還沒有過,港人一般不大會表達激烈的感情,但你們只要看這次出事所帶來的失落和悲痛,就該明白張國榮在港人心中的份量,對香港中年和青年在思想文化上的影響。
其實看到這裡有些Fans很激烈,老覺得香港傳媒怎樣怎樣迫害他,其實那些傳媒多數已是對他很好,對其他的如四大天王和當年小旋風殘忍多了,Alan譚也很多難聽刻薄的報導,只是大家都覺得Leslie是受保護動物,一?他就很大迴響。他真是任性。不過算了,他以前一直是這樣,所以有些人不接受,但他復出後,一般港人是連他的任性囂張都全接受了,只要他肯出來就好。因為大家年紀大了,就懷念少年的輕狂,而他就代表了大家,而且還輕鬆地繼續下去,黃金歲月還在。但突然......。所以他再說香港怎麼保守、八卦、市場小、眼界窄等等,但他始終最喜歡這兒,他可能根本意識道香港愛他,雖然有時有摩擦,但始終都當他是"仔"。
再說演唱會被評,其實也要看兩面。多少大歌星開演唱會被評得慘不忍睹。榮少引起的轟動和批評,其實不會對他有很遠的壞影響,現在大家都承認是突破,只是當時香港傳媒看慣了他的靚仔樣,不想面對他的另類樣。
看來在網上活躍的大多是70年中至80年代的新生代,再早一輩的都比較靜,但去靈堂的就多,還帶老婆老公小孩一起,但看了網頁才知原來這些年來,榮少又征服了那麼多新生代,怪不得演唱會能這樣High。他真是不枉此生了,正如有次一周刊所寫:可能從未退出過,也沒有高潮疊起,因為一直都是高潮。紅,不是顏色,是人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