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d- u: h' e6 k/ w% B# G/ u: Y
作者:林方伟8 f4 j Q" ^* O1 \& k, W/ Q2 Z
20039 v$ s2 E+ N" l, C0 l2 S- [' s
% t6 i5 V( v, w* ?9 K0 f! a
3 a& w% k N: T: N# a+ ^ r: w 那段有哥哥相伴的青春4 q7 a3 k% T7 v; e$ D- v
' D$ X W+ p% z) p* I “哥哥”张国荣20年前青春的时期,还未有“哈日”这名称,但第一波“哈日”风潮造就了他。偶像歌手的概念及形象从东瀛移植到香江,急速成为流行歌坛新现象,当时还未有四大天王,但哥哥、Danny陈百强、阿伦谭咏麟、坏女孩梅艳芳,已是风靡所有青少年的青春巨星,所以电影要卖座,找他们主演青春片肯定错不了。 # h2 C$ ?7 f3 [0 U* w1 |6 X8 f. w' I
华星唱片时期的哥哥,以“Monica”、《少女心事》等为主的动感蓝色,与他那时电影中“烈火青春”般的朝气十分和谐,使他显出与谭咏麟不同的特色。他唱的歌能快能慢,加上俊俏外形,很能俘虏少女芳心。报馆里很多女记者和编辑,当年甚至到现在,都是“哥迷”。
+ Q: i9 }' o/ i# {) B! W3 L1 K ' I; J% f. R! f2 `
[color=#1E90FF]最前线的歌迷影迷
j. B) x. Y% X: m; ?. a* W我的志愿是:访问哥哥
/ @+ j' {- L" m- p* v 这是在《现在》影艺版记者李亦筠的中学作文课上的文字。8 w3 D2 f4 d5 e3 F# M2 H- q
没有哥哥,我就不会萌生当记者的念头。“当初常‘被逼’写长大后的志愿,小时家里穷没有机会看他登台,我单纯地想:当了记者就能接近我的偶像了。: \% A$ R1 l2 B6 c
“每个怀春的少女少男都会有自己的偶像。我觉得张国荣很帅,被他吸引,当时少女情怀特别觉得他的歌有意境,很有共鸣。”亦筠笑说,她们那个年代的迷法很含蓄,支持偶像就买他的卡带专辑:“听到卡带坏了再买。还会把他的报道剪贴成小本子,在床头贴他的照片。怎会不好意思?这就是我成长的过程呀。” ' \% u* u# ^1 ~
后来真的当了6年的影艺记者,见过无数明星,甚至于好莱坞巨星,但亦筠还是没访到哥哥。1999年哥哥来新慈善演出,但采访任务交给了另一名早报影艺记者钟雁龄。本想当名小“哥迷”,跟着雁龄去看偶像,但当天有事作罢,她安慰自己“来日方长”,想不到现在竟成为自己的一大“遗憾”。 1 ?' n8 O2 m2 `( G# e7 N
& x$ a8 }% k3 v% b [0 {* j他很高贵 巨星就该这样 " B( b& Y( p+ U+ Q, a+ \
哥哥这么多部青春片中,雁龄特别认同的是《鼓手》。
' c( x9 t" W. k7 W# d 哥哥在戏里是名苦工,业余艰苦自学打鼓,虽招来周围的冷言冷语,他还是收集旧轮胎、废铁、铁罐、铁桶,上天台练习,风雨不改,最后登上舞台成为鼓手。哥哥演绎的这个励志青年角色,让雁龄很感动,至今不忘。
9 c4 M6 l m& }- G1 N6 p 为了一个目标不弃不舍,雁龄觉得:“他在银幕上、舞台上活着,自尊心很强,很叛逆,你不要我做我偏要去做的烈火青春形象,完全是他个人的写照。”
" j$ ]6 x0 V- X' J* M6 l, D 访过哥哥,雁龄觉得他“很高贵,但巨星就应该是这样。”
- z- F8 A' n$ C- O' D3 w
; O' } h/ ^, l2 M) D追求实际目标的都市青年
: Q% e, W+ w- G/ _( G$ O0 I; | 那个时代,本地哥迷只迷“哥歌”,但在马来西亚成长的一名早报编辑陈保亿,却对他的青春片印象深刻,《喝彩》、《鼓手》她都津津乐道:“台湾的校园电影不食人间烟火,香港那时的青春片都市时尚味浓,而且他们的青年似乎都在追求着一种实际的目标。” : q5 c g, A9 r' _* k o9 @
- T8 o, }+ Q( ~# `; j$ T
那个时代,陈百强有“白马王子”的贵族形象,张国荣却不是住在象牙塔的青年。他是有态度、叛逆,而且是野性十足、脂粉味浓的城市青年,很敢去追求梦想。1 G. ~; g& X! t9 \. ^) B% J
保亿说:“我认为他的《不羁的风》(1985年)是最能代表他那个时代的歌曲。他最受年轻人欢迎的还是他的快歌,当时我们这些年轻人,就是喜欢及认同他这种动感青年的形象。”
: m$ e1 b! f/ N+ R" b- m; @9 n* P) I- e8 l+ }6 `
[color=#1E90FF]第一代追星族
+ F, O! c( _; G5 @$ N) T+ L* M# z* ]
1986年,张国荣来新加坡豪华歌剧院登台表演,Yvonne便开始追逐哥哥,接机、送机、到演唱会捧场(还幸运地上台贴近哥哥)、在下榻酒店守候,直到1996年,他减少来新才渐渐退烧。
9 I% i% P8 {, n* X1 k+ h9 {( S' b 今年35岁的Yvonne说,张国荣的歌、戏、外貌都很好,陪着她一起长大:“当年我们歌迷很单纯,不会查他住什么房,去敲他的房门,没有现在歌迷这么疯狂。我们只在酒店楼下等呀等,只要见他一面。追到他每一次看到我们,都能认得出来,会点一个头问候我们,体贴地叫我们‘不要再等了’。”
. b: o& d1 \! W3 ?, f6 K4 H5 k3 D$ k+ v0 b& ] f
* G) j, ?4 x, R2 c# M: oYvonne的年轻岁月与偶像如此贴近。(Yvonne提供照片) M' I7 h M0 ?1 |
, I8 j& a& h; S# Q9 p 陈庭榕15岁时迷上哥哥,因为他:“反映了我们当时少年期的心声与喜好,要不然我不会到现在还深刻地记住他。”哥哥在丽的电视台时代的电视剧《对对糊》、《甜甜二十四味》、《浮生六劫》,已淹没在时间的灰尘里,但她仍印象深刻。“我记得看过电影《失业生》,张国荣是穷家子,妈妈是洗厕所的女工,陈百强是富家少爷……录像带久了发霉,只好丢掉。”
- i) [' U ]/ z 当时庭榕与姐姐追星,父亲出奇地大力支持,除了给钱买票看哥哥在万金歌剧院登台,还略施小计,给小费买通女侍应生,带她们到后台见张国荣一面、拍照签名,就够她们兴奋得毕生难忘了。
) c6 ~- @% R7 d- N) c }1 t8 ~# B' t 当年的歌迷真的蛮含蓄,发乎情,止乎礼。
& z* x& k: e' T! T |